「其實你對很多事情,好像不是不想要、不喜歡,可是『喜歡、想要』卻被隱藏起來了,是不是不去想這一塊,就可以避免掉不同想法所產生的矛盾或衝突?比方說,否定自己很期待這個小孩的感受,那麼,也許就能夠避免掉自己也許會成為像自己母親一樣的教養者?」諮商師如此提問著。
本週諮商討論到「是否期待這個小孩」。究竟,期待的感覺到底是什麼?什麼樣的行為、思考才是「期待」?是滔滔不絕的和小孩說話?是馬上規劃未來教養方式?每天吃一堆雖然很健康但完全不喜歡的食物?
因為一開始就認定這個小孩是個意外,所以完全沒辦法認為自己很「期待」?
回到家跟熊先生談論到 「期待」 這件事情。
「我覺得你對哈哈很好了。」熊先生說。
或許是熊先生很體貼我複雜的心情,所以這麼回答,又或許是我一直都看不清楚自己的表現吧?
(原文為BBS個版的心情記錄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